湖北黄冈市将能人回乡创业“千人计划”作为实现老区振兴发展的突破口,培育老区振兴新动力。活动启动5个月来,已签约能人回乡创业项目1136个,协议投资额达957.52亿元。
走进大别山南麓的湖北黄冈市,两组数字让人振奋:能人回乡“千人计划”于今年3月份启动以来,短短5个月,已签约能人回乡创业项目1136个,协议投资额达957.52亿元;对接洽谈项目1301个,意向投资额945.57亿元。项目涵盖一二三产业,成为驱动老区振兴发展的新引擎。
“能人跃进大别山,百业竞旺奔小康”,老区人民和能人们一起精心描绘家乡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。
在黄冈市英山县,企业家闻彬军回乡创办农庄,生态蔬菜催生了一个年产值3.4亿元的产业链。(周勇 摄)
营造“黄冈气场”
在黄冈,一场凤还巢的好戏正在上演。
在罗田县,“杰出楚商”、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投资35亿元开发全域旅游项目;在英山县,企业家闻彬军回乡创办农庄,一筐山里的生态蔬菜,催生了一个年产值3.4亿元的产业链;在黄梅县,商界精英袁勇刚回乡追逐内心的“瓦尔登湖”,打造全产业链的特色农业综合体……
“我们提出黄冈能人回乡创业‘千人计划’,引进1000个有实力、有意愿的黄冈在外能人回到家乡投资兴业。这将有力推动黄冈高质量发展、加快老区振兴崛起。”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说。
加快新旧动能转换,打赢脱贫攻坚战,实现老区振兴,都要靠产业。黄冈是集革命老区、大别山区、贫困地区于一体的经济欠发达地区,如何才能补齐产业短板?
经过充分调研,今年3月份,黄冈市委、市政府决定把能人回乡创业“千人计划”作为实现老区振兴的突破口。通过打好亲情牌、政策牌、资源牌、生态牌、文化牌、服务牌,动员和吸引1000名有雄厚经济实力、有社会责任感的能人,每人回乡投资一个千万元以上高质量项目,培育老区振兴新动力。
作为欠发达地区,引进1000名能人回乡投资兴业,黄冈底气何在?
政策好。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含金又含情的农业农村政策与鼓励“双创”的“大气候”相互叠加,展示了老区发展的美好前景,提振了投资信心。
人才多。黄冈市市长邱丽新介绍,黄冈崇文重教,培育了大量人才。据统计,黄冈有近160万人常年在外务工经商,其中创业成功人士近6万人,20位“杰出楚商”中黄冈籍人士独占五席。这些精英有能力、有愿望回乡创业。
黄冈有发展产业的基础,农业资源丰富。黄冈市粮食、棉花、油料、畜禽、淡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产量和板栗、中药材、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产量长期处于全省第一方阵;创建“三品一标”农产品品牌526个,国家地理保护标志农产品73个,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。
引来“金凤还巢”
天时地利人和,引凤回巢正当时。
黄冈不缺能人,关键是如何将人才引进来?黄冈招才纳贤的“秘籍”是——打好亲情、项目和政策这三张牌。
打亲情牌,面对面亲情招商。4月6日,利用清明节假期,市委书记刘雪荣与来自全国29个省市30多个商会的86名黄冈籍企业家代表聚集黄州,共叙乡情,共话回乡创业大计。
随后,《黄冈市委市政府出台“千人计划”,喊你回乡创业啦》,一份饱含深情的家书飞向全国甚至海外。
打项目牌,走出去推介项目。“美不美家乡水,亲不亲故乡人。请在座的黄冈能人多回家走一走,看一看,关注家乡,反哺故园,报效桑梓。”4月28日,黄冈市市长邱丽新在长三角招商引资暨能人回乡专场推介会上,向300多名黄冈籍能人发出邀请。
依托优质农业资源,黄冈系统筹划包装推介一批农业招商项目,到宁波、武汉等地推介,告诉能人回来做什么,怎么做,赢得了在外能人的信任。
打政策牌,用政策吸引能人回乡。黄冈市委、市政府密集出台政策文件,从土地利用、资金奖补、项目安排、个人待遇等方面量身定制了19条“一揽子”解决方案。
“点对点”的亲情召唤,“实打实”的政策支持,推进“千人计划”顺利实施,一大批农产品深加工、乡村旅游、田园综合体、特色小镇、农村电商、民俗康养、销售物流等项目纷至沓来。